close

中國傳奇人物「花木蘭」,四年前變成擊樂版的《木蘭》今年跨洋過海到莫斯科演出,全場掌聲不歇後,《木蘭》再度回到台灣巡演,展現台灣多元藝術融合。擊樂劇場《木蘭》吳珮菁,和京劇《木蘭》朱勝麗對話時,忽男忽女只有讓觀眾來辨認也重新認識歷史課本中沒寫下的另一個《木蘭》。

由國光劇團朱勝麗飾演京劇木蘭02.jpg

 

由朱宗慶打擊樂團吳珮菁飾演擊樂木蘭.jpg

圖說:上圖由國光劇團朱勝麗飾演京劇木蘭。(朱團提供)  圖說:下圖由朱宗慶打擊樂團吳珮菁飾演擊樂木蘭。(朱團提供)

朱宗慶打擊樂團結合京劇的代表作《木蘭》,打擊樂與京劇三度攜手,創造跨界新經典。《木蘭》的源起2009年朱宗慶打擊樂團與國光劇團合作演出的《披京展擊》,當時作曲家洪千惠取材京劇,創作了《穆桂英》一曲。隔年,2010年樂團便再度邀請國光劇團,以中國傳奇人物「花木蘭」作為創作題材,與知名京劇導演李小平聯手製作《木蘭》,並開創出「擊樂劇場」這個新的表演型態。

朱宗慶表示,2013年,樂團推出新版「木蘭」,以原製作為基礎作大幅更動,更進一步將「樂器、身段、唱腔、肢體」與打擊樂融合,創造出全新的跨界藝術形式,完成了階段性的新版《木蘭》。今年6月再應「契訶夫國際劇場藝術節」邀請,前往莫斯科演出,謝幕時全場掌聲不歇,媒體更給予高度讚賞。

由朱宗慶打擊樂團團長吳思珊飾演守護神鹿妃.jpg

圖說:由朱宗慶打擊樂團團長吳思珊飾演守護神鹿妃。(朱團提供)

朱宗慶強調,《木蘭》的成功並非一夕間突然出現,而是樂團30多年來的摸索累積的成果,「樂團30多年來做了很多跨界嘗試,包括與戲劇及舞蹈的合作,《木蘭》這部作品不只有故事、佈景、表演,更把京劇諸多元素都融合得非常好,尤其這個作品受到國外觀眾喜歡,證明台灣的多元藝術整合確實可以打動人心。」

1023記者會合影,由左至右分別是朱團團長吳思珊、駐團作曲家洪千惠、藝術總監朱宗慶、戲曲中心副主任王蘭生、朱團資深團員吳珮菁、何鴻棋.jpg

圖說:由左至右分別是朱團團長吳思珊、駐團作曲家洪千惠、藝術總監朱宗慶、戲曲中心副主任王蘭生、朱團資深團員吳珮菁、何鴻棋(朱團提供)

傳統《木蘭》故事家喻戶曉,但導演李小平想講的這個《木蘭》並不偉大,反而是莽撞膽小的。他認為內在情緻的大起大伏,正好符合打擊樂的表現:時而澎湃、時而委婉、時而感傷、時而思念、時而親情招喚的脆弱、時而面對戰場殺伐時的殘酷,情感的徘徊正好體現木蘭在歷史事件當中的心理處境。

在《木蘭》中,殺伐場面是一個重點。李小平回想團員最初練功的過程「我就給一些基本的把子功,讓音樂家先把功練上身,再轉換成這些打擊出來的聲音。」而且,朱團團員中大半數以上都是女生,「對我來說,木蘭絕對不是個案,而是一群女兵,那群木蘭們。」

_KCC1714.JPG

20位朱宗慶打擊樂團團員與3位國光劇團演員共同呈獻跨界大作《木蘭》的 (2).jpg

在創作《木蘭》時,作曲家洪千惠最大的目標,是讓觀眾聽見打擊樂的「溫柔」,所以在創作中,納入了更多東方風格的元素,將京劇與打擊樂的元素重新打破再結合,並試著將所有的「聲音」與劇中角色對話,把聲音「玩」的更多元。

在不同段落出現,代表木蘭的主旋律,則是由4位演奏者1人兩支弓「拉」出木蘭在不同場景的情緒。洪千惠說:「這個非常難,不像一般一個人演奏,只需要調配好自己的呼吸就好,共同演奏一條旋律,考驗的是4個人的默契,還有對角色的情緒。」

_KCC0010.jpg

擊樂劇場《木蘭》對導演、作曲家、製作團隊來說都不容易,對演出者而言更是一個很大的挑戰。朱宗慶說:「我每一次看都會忍不住流淚,不是難過,而是滿滿的感動。」睽違四年,11月9至12日於台北灣戲曲中心、11月24、25日於中國家歌劇院、12月1、2日於高雄至德堂進行巡迴演出。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: www.artsticket.com.tw 來電洽詢 02-28919900分機888

_KCC2529.jpg

 

arrow
arrow

    郭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